审评茶叶用到什么工具
在茶叶的世界里,审评茶叶是一门极具专业性的学问,它需要借助一系列精准且专业的工具,才能全面、细致地剖析茶叶的品质。这些工具如同茶叶品质的“探测器”,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共同为茶叶审评搭建起一个科学、严谨的体系。

必不可少的是审评杯碗。审评杯通常由陶瓷制成,规格统一,一般为150毫升。其形状、大小和材质都经过精心设计,能保证在冲泡茶叶时,水温、投茶量、浸泡时间等条件相对稳定,从而使泡出的茶汤具有可比性。审评碗则与审评杯相配套,同样是陶瓷材质,容量约为200毫升。它用于承接冲泡好的茶汤,便于观察茶汤的色泽、清澈度等。在审评过程中,将适量的茶叶放入审评杯,注入沸水,按照规定的时间浸泡后,将茶汤倒入审评碗中。此时,审评人员通过观察审评碗中茶汤的颜色,如嫩绿、黄绿、金黄、橙黄、红浓等,初步判断茶叶的品种、等级以及加工工艺是否得当。不同的茶叶品种,其正常的茶汤色泽会有所差异。例如,绿茶的茶汤一般呈嫩绿或黄绿明亮之色,若色泽灰暗或浑浊,则可能表示茶叶在采摘、加工过程中存在问题。
天平也是审评茶叶的重要工具之一。精确的天平能够准确称取茶叶的重量,保证每次审评时投茶量的一致性。在审评茶叶时,按照标准的投茶量进行称取,这对于准确判断茶叶的香气、滋味等品质特征至关重要。如果投茶量不准确,会导致茶汤的浓度、口感等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审评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审评红茶、绿茶等散茶时,常用的投茶量为3克;审评乌龙茶时,投茶量可能会根据品种和审评要求有所不同,大约在5 - 8克之间。通过天平精确称取投茶量,能使每一次冲泡的茶汤在成分比例上相对稳定,为后续的审评提供可靠的基础。
计时器在茶叶审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用于准确记录茶叶的冲泡时间。不同种类的茶叶,其最佳冲泡时间各不相同。例如,绿茶一般冲泡2 - 3分钟为宜,红茶冲泡3 - 5分钟,乌龙茶则需要根据品种和发酵程度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如清香型铁观音浸泡1 - 2分钟,浓香型铁观音浸泡3 - 5分钟等。严格控制冲泡时间,能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展现出最佳的香气和滋味。如果浸泡时间过长,茶叶可能会过度浸出苦涩物质,导致茶汤口感不佳;浸泡时间过短,则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无法充分释放,影响审评的准确性。
还有审评盘,它是审评茶叶外形的重要工具。审评盘一般为长方形,木质或塑料材质,表面平整光滑。将茶叶放置在审评盘上,审评人员通过转动审评盘,观察茶叶的形状、色泽、整碎度、净度等。可以仔细查看茶叶是否匀整,有无断碎、夹杂其他杂质等情况。对于一些外形较为特殊的茶叶品种,如碧螺春的卷曲成螺状、龙井的扁平光滑等,审评盘能帮助审评人员更直观地判断其外形特征是否符合该品种的标准。
嗅香杯也是茶叶审评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嗅香杯一般为瓷质,容量较小,约为10 - 15毫升。在冲泡茶叶后,将茶汤倒入嗅香杯中,审评人员通过闻嗅香杯中的香气,来感受茶叶的香气类型、香气高低、香气持久性等。嗅香时,将嗅香杯靠近鼻子,轻轻吸气,辨别香气的细微差别。不同的茶叶有着各自独特的香气,如花香、果香、栗香、兰香等。通过嗅香杯准确捕捉茶叶的香气信息,能为茶叶的品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例如,优质的茉莉花茶应具有浓郁纯正的茉莉花香,若香气淡薄或有异味,则说明茶叶的品质存在问题。
这些审评工具相互配合,从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审评,为茶叶品质的准确判断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着茶叶行业向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